学院新闻

学院新闻

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暑假社会实践 | 乡村振兴三下乡公益助农活动青春简约

2025.08.30

“在千年石像的凝视里

触摸非遗的温度”

<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况 >

当车轮碾过乡间小路,扬起的尘土里仿佛都藏着故事——这个夏天,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艺心相传社会实践队的三下乡队伍走进雷州,赴一场与“石狗”的千年之约。

一、石狗不语,却藏着千年密码

石狗——“雷州文化活化石”

雷州石狗堪称雷州半岛民间雕刻艺术的瑰宝。作为当地特有的文化符号,其造型极为丰富,每一尊石狗都有独特的神态。在雷州的历史长河中,石狗承载着驱邪祈福、守护家园的厚重文化内涵。它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,被誉为 “雷州文化的活化石” ,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与精神价值。

“这尊‘文相狗’是明代的,你看它耳朵耷拉,眼神温和,以前是守在祠堂里的;那尊‘武相狗’爪子锋利,是护佑村落平安的……”跟着当地老艺人的讲解,我们才读懂石狗身上的“密码”:造型里藏着雷州人对风调雨顺的祈愿,雕刻技法中凝结着先民与自然共生的哲学。

与匠人对话:让老手艺活在当下

在非遗工坊里,我们见到了石狗雕刻传承人。凿子与石头碰撞的“叮当”声,是最古老的“创作BGM”。老师傅说:“以前石狗是‘守护神’,现在要让它成为‘文化使者’。

我们跟着学握凿子,才发现看似简单的线条,每一笔都要兼顾传统形制与现代审美。有队员突发奇想:“能不能把石狗元素画成表情包?”老师傅笑着点头:“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它,怎么都行!”

二、以多样形式传播雷州非遗

当我亲手凿下第一锤

通过“三下乡”,我们将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带到乡村,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非遗”是博物馆里的标签,亲手握过凿子才懂:老艺人手掌的老茧不是摆设,是几十年重复同一个动作磨出来的;石狗身上的纹路也不是随便刻的,哪道该深、哪道要浅,全靠手感“拿捏”。我们跟着学刻最简单的“元宝耳”,十个人刻出十个样,老师傅三两下修修改改,石头瞬间就“活”了。这才明白,所谓传承,是手艺里的门道,更是一代代人攒下的“手感记忆”。

直播——把镜头对准雷州石狗

对“石狗”来说,直播是一次“身份转换”——它不再只是村口沉默的石头,而是被多人认真注视过的“文化符号”。有人记住了它嘴角的弧度,有人好奇它爪子下的纹样,这种“被看见”,本身就是对非遗最好的尊重。

而对我们来说,直播是一堂“实践课”——原来传播非遗不用端着架子,只要蹲在石头旁唠家常、让老艺人敲着凿子当背景音,反而更打动人。我们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介绍,只是把石狗的真实模样、村里的真实故事搬上屏幕,却让更多人明白: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,是活在乡土里的烟火气。

文创IP设计创新是新一代人的“鬼点子”

雷州石狗画成插画时,没想过这几笔线条能有多大力量,直到看见村里孩子把石狗插画贴在课本上,外地网友用插画做了手机壁纸——才懂,插画给非遗传播搭了座“软桥”,让“老古董”变得“可亲近”。

石狗身上的斑驳纹路、古老寓意,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有点“距离感”。但当它变成插画里圆滚滚的样子,嘴角带点俏皮弧度,甚至穿上现代T恤、举着小旗子时,突然就从“村口的老石头”变成了“能打招呼的朋友”。有队员把插画印成贴纸,孩子们抢着要,说“原来石狗这么可爱”。这种“去严肃化”的表达,让非遗先“被喜欢”,才能“被了解”。

也给文化找个“流动的载体”一尊石狗只能守在一个村口,但插画可以跟着手机、书本、文创品“走出去”。我们把石狗插画做成了表情包,上线后被转发了2000多次;“让每个人都知道咱雷州有石狗”。插画就像给非遗安了“小翅膀”,不用受时空限制,就能飞到更多人眼前。

这几笔线条,其实是在给传统与现代搭座桥,让老文化能被更多人“看见、喜欢、带走”。

三、本次“小我融入大我,青春献给祖国”社会实践总结

这趟雷州三下乡,像一场奇妙的“双向滋养”:我们带着镜头和画笔走近石狗非遗,让更多人看见它的厚重;而它,也用乡土的质朴和文化的重量,给了我们一场实打实的“成长课”。

非遗成了“成长催化剂”,学生们带回的不止是经历。有人说“三下乡是给学生一个锻炼的借口”,但在雷州,我们真切感受到:当学生们扛着设备走访手工作坊时,当他们为了让石狗被看见而埋头苦干,当他们在我们的笑容里找到价值——这种“被需要”的感觉,比任何奖状都更能激发责任感。

就像有队员在总结里写的:“以前觉得‘保护非遗’是句口号,现在才懂,它藏在我们每一次认真的采访里,每一笔用心的插画里,甚至藏在被石屑磨红的手心里。”

这趟旅程,非遗让更多人看见雷州,而雷州的土地和文化,也让学生们看见自己——原来课本里的“担当”“实践”,真的能在乡土里生根发芽,长成更结实的模样。

这趟旅程,广东白云学院传媒学院艺心相传社会实践团队让更多人看见雷州,而雷州的土地和文化,也让学生们看见自己——原来课本里的“担当”“实践”,真的能在乡土里生根发芽,长成更结实的模样。(文案/传媒学院 杨永桦)